一、見死不救構成犯罪嗎?
我國《刑法》中并沒有與“見死不救”相對應的罪名。見死不救是不是犯罪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在刑法理論中,有一種不作為形式的犯罪,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jié)嚴重或情節(jié)惡劣的行為。
二、見死不救是一種不作為。見死不救構成犯罪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性質的義務。這種義務要求是法律性質的義務,并且要求其內容是積極行為。
這種義務的來源主要有:
(1)法律、法規(guī)明文規(guī)定的義務。如我國《民法典》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因此,拒不撫養(yǎng)、贍養(yǎng)的行為,可能構成不作為犯罪。
(2)職務或者業(yè)務要求的義務。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行相應職責的義務,值勤的消防人員有消除火災的義務等等。
(3)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如合同行為、自愿接受行為等可能導致行為人負有實施一定積極行為的義務。
(4)先前行為引起的義務。這是指由于行為人的某種行為使刑法所保護的合法權益處于危險狀態(tài)時,行為人負有的排除危險或者防止危害結果發(fā)生的特定積極義務。成年人帶著兒童游泳時,就負有保護兒童生命安全的義務。
2、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
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
所以,如果是路人遇險,見死不救者我們只能從道德層面上給予譴責。因為周邊路人并沒有法定救助義務,道德上的救助義務歸人們的良心管轄,是自愿行為,在有能力救助的條件下選擇不救助的人,受到的是其自身的良心和社會道德的譴責,無強制性義務。但如果是**、醫(yī)生、消防員見死不救的就是構成犯罪,會收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