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紀念幣收藏大熱,新入收藏界的眾多市民,由于知識饋乏、經歷單一,毫無收藏經驗,不顧風險盲目購買。
我們從1984年紀念幣發(fā)行以來的情況來分析羅列一下,“混得最慘”排行榜,提醒大家收藏也要適可而止,切莫盲目跟風。
一、高鐵紀念幣
悲催指數 ★★★★★
盒幣都回歸面值,有些賣家出手還需要付郵費。
重大題材紀念幣一直是市場上的大冷門,由于發(fā)行量大,發(fā)行后一路下跌,目前高鐵紀念幣大宗市場的價格在10元/枚左右。
二、孫中山紀念幣
悲催指數 ★★★★☆
盒幣基本回歸面值。
雖然孫中山紀念幣發(fā)行量已經降到3億枚,但是相比其它紀念幣的發(fā)行量,依舊是很大的,目前大宗市場的價格5.2元/枚左右。
三、二輪生肖猴紀念幣
悲催指數 ★★★★☆
盒幣基本回歸面值。
二輪生肖猴除了溢價差以外,別的都不差,當年還獲得了國際硬幣評選的獎項。2016年猴年紀念幣,面額為10元,直徑為27毫米,材質為雙色銅合金,發(fā)行數量為5億枚。
二猴由于設計精美,觀賞度高,剛剛發(fā)行深受大家歡迎,發(fā)行初期價格高漲,一度達到25元/枚。然而好景不久時隔兩年,價格一路下跌,目前大宗市場的價格10.2元/枚左右。
四、香港、澳門回歸紀念幣
悲催指數 ★★★☆☆
都20多年了,價格僅僅略有上漲。
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成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成立普通紀念幣于1997年發(fā)行,材質為雙色銅合金,面額10元,一套2枚,發(fā)行量為2000萬套。
2000萬是當年的天量啊,比現在的1億量還大,當年建黨、義務植樹、和平紀念幣都是天量紀念幣,很不得收藏愛好者人心的,但是時過境遷,畢竟已過了25年了,2000萬的量永遠不可能再有了,價格至今才升值了20%多,比1.5億的發(fā)行量建國70年都不如嗎?
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成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成立普通紀念幣于1999年發(fā)行,材質為雙色銅合金,面額10元,一套2枚,發(fā)行量2000萬套。原因不多說,命運只是比香港紀念幣晚兩年,其他都一樣。
上述幾個紀念幣總體走勢都很悲催,究其原因筆者看發(fā)行量是主要因素。一般而言,紀念幣的發(fā)行量與市場價格呈反比關系,即量少價高,量多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