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我們能在小賣鋪看到一些假冒注冊商品,這些商品外觀包裝和名牌商品類似,很容易混淆。銷售假冒偽劣產(chǎn)品,會危害到老百姓的人身健康,因此,工商部門查處后,情節(jié)嚴重的,會移送給公安局。那么,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罪立案標準是什么?下面小編通過刑法有關知識告訴大家。
一、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我國刑法中關于商標犯罪的罪名共有三個,分別是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以及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其中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此類立案標準:
銷售明智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
2、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在15萬元以上的;
3、銷售金額不滿5萬元,但已銷售金額與尚未銷售的貨值金額合計在15萬元以上的。
根據(jù)《刑法》第214條規(guī)定,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shù)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并處罰金。
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罪的構(gòu)成要件是什么?
1、該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可以是任何單位和個人;
2、侵犯的客體為他人合法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和國家商標管理秩序;
3、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即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而銷售的。如果行為人不知情,不構(gòu)成本罪;
4、客觀方面必須具有經(jīng)銷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并且經(jīng)銷金額較大的行為。經(jīng)銷包括批發(fā)、零售、代銷等形式。對于犯罪嫌疑人實施銷售假冒注冊商標時是否明知的認定,應當根據(jù)案件的客觀事實認定,只要能證明其知道或應當知道銷售的是仿冒品的,即可以認定為明知。
三、單位觸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罪的話怎么處理?
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自然人和單位均能構(gòu)成本罪的主體。就自然人而言,只要行為人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故意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就可構(gòu)成。單位犯本罪的,實行兩罰制,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生產(chǎn)、銷售假冒產(chǎn)品的企業(yè),被工商局查處后,一般要進行罰款,對直接負責人行政拘留。而銷售金額達到五萬元以上,或者銷售額不夠,貨值在十五萬以上的,會被立案,這就是刑法中關于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罪立案標準。構(gòu)成本罪的,最高刑期是***七年。有本站,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歡迎您隨時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