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賬戶緣于人的記憶,人們會將高峰低谷的體驗記在心理,形成人生的經(jīng)驗。心理賬戶是人們心理的一個賬本,是將成本和收入記在心理的行為,有人為調(diào)高預期收入延遲計提損失的傾向,是人們得失的心理架構(gòu)。
心理賬戶的主要原理是資產(chǎn)=本金+浮動最高盈利-實際虧損,實際的心理賬戶可能更簡單,我猜應該是這樣的:得——失。
而實際虧損和本金以及總投入都可以計入沉沒成本,甚至賬面未了結(jié)的浮盈也算在里面,也就是將資產(chǎn)峰值計入成本,他的主要起因是人們懶惰,將成本簡化為算總賬,又體現(xiàn)出人的記仇和報復的心理;其次是為了心理舒適,提前計提了利潤;最后是拒絕承認錯誤、害怕?lián)p失,不肯計提虧損。它主要表現(xiàn)人的以下幾種心理:
資產(chǎn)負債表的平衡公式是會計記賬法則,實質(zhì)還是人們簡化事實的一種方式,而不懂這個法則的,或者這個法則運用不到的地方,需要另外一種更簡便的方式,就是心理賬戶,簡化成只剩下得與失!在這個標尺之下,人們會將所有事物的最終成果分類,不是得就是失,當然有中間環(huán)節(jié),現(xiàn)在可能分辨不出來,但放在未來還是可以的,叫提前劃分預期得失。
因為害怕失去的痛苦,而對失去的否認,從而平衡得與失,拒絕承認錯誤可能是人類前進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人類會記憶恐怕是區(qū)別于其他物種最大的特征了吧,動物也會記,電腦也會記,但都是被動的本能的機械式的記,而人類不光記得住,還會回憶整個過程,也就是說人類的經(jīng)驗是可以積累傳承疊加的,也就是現(xiàn)在世界的人們可以利用有記錄以來的先人們的所有的經(jīng)驗。
人的記憶通常最容易記住的是兩個極端,高峰與低谷的體驗,危險與安全的經(jīng)驗,得到與失去的事物,而記賬就是有關得與失的記錄,源于人的報復心理,失去的總有一天要奪回來還要連本帶利加倍地得到,加杠桿博扳本的就是這么一種心理。體現(xiàn)在心理賬戶上就是把過去的投入和現(xiàn)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為總成本,來衡量決策的后果。如果對失去記賬是與報復有關,那么對得到的記錄則是一種幻想,將尚未了解的盈利都算作了沉沒成本——失,為了有朝一日的報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