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轉債是由上市公司把國有股權轉為債權,從而減少總股本,在流通股不改變的情況下,提高流通股的比例,達到股票全部流通的目的,同時,上市公司因此而形成的債務,既可以分期償還,又可以通過可轉換債券形式上市交易,具體轉債比例由上市公司根據(jù)自身情況確定。
投資股轉債需要先開立證券賬戶,開立證券賬戶后,轉入可用資金,進行股轉債交易即可,在交易時,需要注意股轉債的價格、轉換比例、利率等信息,交易完成后,進行收益結算。
除股轉債之外,還存在債轉股的情況,即上市公司在轉股期限內(nèi),把可轉債轉成對應的正股。
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可轉債的轉股期會在可轉債發(fā)行日后的6個月后至可轉債到期日之間,同時,轉股后的股票價值=(轉債價格/轉股價格)×正股價格,當轉股價高于現(xiàn)價(正股價)時,投資者進行轉股操作,會虧損;當轉股價低于現(xiàn)價(正股價)時,投資者進行轉股操作,會賺取一定的差價。
轉股后獲得的股票數(shù)量=轉債張數(shù)×轉債面值/轉股價格,比如,投資者持有某可轉債10張,其轉股價格為10元,則投資者進行轉股操作,轉股之后的股票數(shù)量=10×100/10=100股。
可轉債申請轉股的總面值必須是1000元的整數(shù)倍。當投資者申請轉股最后得到的股份尾數(shù)不足1股時,公司將在轉股日后的5個交易日內(nèi)以現(xiàn)金兌付,轉股之后,在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所轉的股票。
把可轉債轉換成正股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場上的多方力量,在多方力量的推動下,股價可能會上漲,是一種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