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肩底形態(tài)是指股票走勢由下跌轉為止跌、反彈,并最終突破向上形成新的上升趨勢的一種過渡走勢形態(tài),因為其低點的連線好像一個倒立的人頭和兩個肩膀,故而稱之為頭肩底,如下圖所示。
頭肩底形態(tài),常常會在下跌趨勢的盡頭出現(xiàn),是止跌反轉的信號。形態(tài)由左肩、頭部、右肩和頸線組成,是一種典型的趨勢反轉形態(tài),左肩、右肩和頭部形成的三個波谷成交量逐步放大,在有效突破頸線阻力后意味著形態(tài)形成,反轉高度一般都大于頸線與頭部低點之間的垂直高度。頭肩底形態(tài)特征如下:
1、左肩后的反彈高點和頭部后的反彈高點,用直線連起來就是一條阻礙股價上漲的頸線,就像人的脖子一樣卡在這里。不過在右肩反彈時,股價會突破頸線。需要注意的是頸線不一定是平行的,實際走勢中可以向上或向下傾斜一點,也不影響頭肩底形態(tài)的成立。一般往上傾斜意味著做多的力量越來越強,往下傾斜說明前面左肩反彈高點的壓力比較大,多頭力量稍弱。
2、突破頸線的形態(tài)有兩種,一種是突破頸線后回抽,再次向下受到頸線的支撐,另一種是直接突破頸線強勢不回頭,上圖所示的是第一種情況,股價突破頸線后再次回踩頸線,支撐住之后形成向上趨勢。如果是第一種,回落不應低于頸線,如果回落低于頸線或者回落后沒有迅速再次突破頸線阻力,就可能是一個失敗的頭肩底形態(tài),有可能后市會繼續(xù)跌破右肩甚至是頭部低點。
3、一般來說,左肩至頸線、頭部至右肩以及右肩向上突破頸線這三個上漲過程中,成交量是一波比一波放大的,特別是右肩突破頸線時會出現(xiàn)明顯的放量,否則可能是一個失敗的突破。
4、相比頭肩頂,頭肩底形態(tài)較為平坦緩和,因此形態(tài)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形成,投資者要保持耐心不斷追蹤形態(tài)各個階段的變化。
5、頭肩底形態(tài)確認后的漲幅度量方法是從頭部的低點畫一條垂直線相交于頸線,然后在右肩突破頸線的一點開始,向上度量出同樣的高度,這個高度就是將會上漲的最小幅度。
頭肩底形態(tài)形成原理:
在空頭下跌趨勢中,趨勢性做空力量使得價格創(chuàng)出新低,之后價格出現(xiàn)短期的反彈,但成交量并未相應放大,價格依然還受到下降趨勢線的壓制回落,這就形成了左肩。接著繼續(xù)下跌且跌破左肩的低點,之后隨著價格不斷下跌,成交量和左肩相比有所減少,說明下跌動力有所減小。之后價格反彈,成交量比左肩反彈階段時放大,沖破下降趨勢線形成頭部。當價格回升到左肩的反彈高點附近時再次出現(xiàn)回落,一直回跌至左肩的低點水平附近,跌勢便基本穩(wěn)定下來形成右肩。隨后價格正式發(fā)動升勢,伴隨成交量增加,有效突破頸線阻力,整個形態(tài)就形成了。
頭肩底頭部的出現(xiàn)源于深幅下跌后又一股做空力量的集中涌出,而右肩的出現(xiàn)則是因為空頭力量已明顯趨于枯竭,這使得頭肩底形態(tài)成為一種很重要很典型的反轉形態(tài),在實戰(zhàn)操作中具有很強的買入指導意義:
1、對于激進型投資者,當股價放量沖破頸線時,就是第一買點。但這時買入有一定風險,如上所述存在頭肩底形態(tài)失敗的可能,這時應該逢高賣出再作觀望。
2、對于穩(wěn)健性投資者,可以等一等股價沖破頸線后回抽時的機會。如果在頸線位置附近止跌回升再度上揚時,就可以及時買進,這是第二買點,這樣操作的風險是有可能會錯過強勢股直接突破頸線強勢不回頭而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