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藍寶石這是一種世界公認的新興寶石。這種寶石首次于1967年在赤道雪山腳下的阿魯沙地區(qū)被發(fā)現(xiàn)。為紀念當時新成立的坦桑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它被命名為坦桑藍(TANZANITE)。
中國的寶石業(yè)界對它有如下評述:坦桑石,寶石級黝簾石,是一種含鈣、鋁的硅酸鹽,化學式為Ca2Al3Si3O12(OH)。未經(jīng)加熱處理的黝簾石呈淡紅紫色、淡黃綠色和藍色,加熱處理后的黝簾石呈帶紫的靛藍色。硬度6,密度3.35g/cm3,折光率1.690——1.705,雙折射率0.009。
黝簾石與藍寶石相似之處是靛藍的顏色,區(qū)別在于:黝簾石的靛藍色鮮艷、均一,見不到色帶或生長線;多色性明顯,從不同方向觀察有紫、綠、藍三色變化,在某一方向可以見到紫紅的色彩;硬度低,用銼刀可以刻劃。黝簾石是最新崛起的寶石品種,因顏色漂亮受到人們喜愛。